2024中国农学会年会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南京举办
日期:2024-10-21来源:对外交流处
10月18-20日,中国农学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2024中国农学会年会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本次年会论坛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搭建高水平、综合性交流合作平台,共话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动态和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态势,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汇聚智慧力量。活动设研究成果发布、科技成果分享、院士专家报告、前沿访谈、专题会议与平行会议、座谈交流、科普巡讲及优秀成果展示等板块,包括15位院士在内的210余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并研讨交流,来自全国涉农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型企业等920余家单位的1200余名代表参会。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出席并致辞。他指出,党中央对建成科技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科技创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农业科技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农业农村部党组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上对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等作出部署安排。他强调,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要绷紧时不我待的“思想弦”、打好补短扶弱的“攻坚战”、甘坐农业科研的“冷板凳”、培养科技人才的“后备军”,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农业科技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奋力抢占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中国农学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学会成立100周年贺信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吴孔明出席活动并致辞
科技成果交流分享环节由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研究员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单杨分别作题为《长江中上游流域磷排放减量和养殖废弃物增效利用》《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报告,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副总裁安喜榜、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源超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陈绍江教授分别作题为《大北农生物技术在高油高产大豆研发中的应用》《北方农牧交错区耕地保护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发及规模化应用》报告,分享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交流先进科研探索经验。
院士专家报告环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张佳宝、谯仕彦、沈其荣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刘布春研究员分别作题为《对加快培育种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土壤养分水分等信息快速采集关键技术突破及其相关设备研制进展》《合成生物学在农业生物制造的应用》《木霉菌及其生物肥》《应对气候变化 增强农业韧性》报告,展望农业热点前沿领域科技创新趋势,探讨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有效路径。
前沿访谈环节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易中懿研究员主持,邀请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江苏省政府原副省长曹卫星,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教授,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杨其长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李林教授,凯盛浩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铁民等5位院士专家,围绕“智慧农业与新质生产力”展开对话交流,共话智慧农业内涵现状、学科特点、技术问题及发展趋势。
前沿访谈环节专家畅谈智慧农业与新质生产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陈剑平、印遇龙、张洪程、邹学校、王汉中、徐明岗、张绍铃等分别在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园艺与美好生活、智慧农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评价与成果转化等专题会议和平行会议作报告。
多位院士齐聚盛会
活动同期还举办涉农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座谈会,邀请神农科技集团、托普云农等9家企业负责人畅谈感想、表达需求、共谋发展,充分展示了农业科技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积极探索和思考。
活动现场还发布多项重大研究成果。发布《2024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引领农业农村科技发展,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布新版《农学名词》,促进农业科技交流、学科建设和文化传承;发布《2022—2023农学学科发展报告:基础农学》,分析研究热点和重要进展,指导农业科学研究;发布《中国农学会2024—2025年度研究课题》,引领广大会员聚焦粮食安全、乡村治理等重点问题开展研究,为决策咨询提供参考。
时隔多年中国农学会重启年会,并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合并举办,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学会成立100周年贺信精神,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下一步,中国农学会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指引,立足新时代、把准新要求,面向主战场、服务主战场,积极搭平台、促交流、献良策、谋创新,努力成为青年科学家成长的加油站、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助推器、促进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普及科学素养的引力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